高考改革新方案主要采用"3+1+2"模式,具体考试安排如下:
一、考试模式构成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 语文(150分)
- 数学(120分)
- 外语(含听力,12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
- 首选科目: 从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75分) - 再选科目
二、考试时间安排
全年两次英语听力考试:分别安排在1月8日和6月8日进行,取较高成绩计入总成绩
其他科目:物理/历史(75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75分),具体时间由各省统一安排
三、成绩构成与转换
文化总成绩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150分 + 数学120分 + 外语120分 = 390分
- 选择性考试科目:按等级转换分计入(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 总分:750分(满分)
等级转换机制
- 采用"21分制",将原始分转换为100分等级分,具体转换规则由教育部统一制定
- 例如:原始分120分可能转换为100分等级分(具体比例因省份略有差异)
四、其他重要说明
合格性考试:
每年7月、12月各组织1次,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等13门科目,合格后方可参加高考
赋分制:
选择性考试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打破"唯分数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试点省份:
2025年1月,山西、河南、陕西等8省开展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测试,考生可提前熟悉流程
五、备考建议
熟悉模式:
通过模拟题和真题演练"3+1+2"全流程
关注政策:
各省命题规则可能差异较大,需以本省最新文件为准
强化综合能力:
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如实验操作、思维能力等
以上信息综合自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官方文件,考生需以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