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命题工作是一个严谨且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众多细节。以下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命题人员选择
命题人通常由大学教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每套高考试卷的命题组一般有十余个教授,以保证命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命题人员需满足一定条件,如没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高考、未参与任何辅导班,并需签署保密协议。
命题过程
筛选命题人员:在每年的4月中旬进行筛选,确保命题人员符合要求。
隔离命题人员:命题人被选中后需进行隔离,防止信息泄露,通常在4月下旬进行。
分配命题任务:命题组长会制定命题要求表,明确每道题的知识点、难度系数及命题人。
开始命题工作:命题人员根据分配的任务认真完成命题,时间大约在5月1日至5月20日之间。
命题原则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试题要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考查内容需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情景新颖,贴近实际:试题要用体现新时代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防止定势思维、死记硬背、机械刷题。
重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
注重创新: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提高试题的情景新颖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
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准:每一道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需在教材或课程标准上有对应考点。
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要拉开学生差距,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命题将进一步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学用结合,注重思维品质的考察。
命题策略
尽量不出怪题、偏题:命题人会在命题时考虑难度系数,避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新高考命题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确保试题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从而有效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