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选科考试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考试科目组成
必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等)三门科目,每门满分150分,总分为450分。
选考科目
根据所选模式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 "3+1+2"模式: 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再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2门。 - "3+3"模式
二、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
外语考试 提供2次考试机会,取较高成绩计入总分,考试包含笔试和听力测试。
选考科目考试
- 频率: 每年2次,通常在4月和10月进行。 - 计分方式
三、成绩计算与排名
总分计算 必考科目按原始分计入,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例如,某考生选考科目赋分后总分为550分(450+100)。
排名机制
- 选考科目采用排名赋分,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例如,若某科目有100人,前15%赋A等,后85%赋D等。
- 但物理作为必考科目,直接按卷面分计入总分,不受排名影响。
四、选科策略与注意事项
结合专业要求
不同专业对选科有明确要求,如工科需物理+化学,医学需物理+生物。
关注赋分规则
优先选择竞争较小、赋分差异大的科目(如政治、地理),同时兼顾个人兴趣和学科优势。
参考高校招生计划
查阅目标高校近3年在本省的招生计划,了解专业对选科的具体要求。
多元化升学路径
艺术生可选历政地组合,部分高校接受综合评价录取。
五、选科流程
确定首选科目(物理/历史)。
选定方向(如物理+化学/生物,或历史+政治/地理)。
组合搭配:
根据专业覆盖率和学科兴趣,选择最终科目组合。
填报志愿:
以院校+专业为单位,参考成绩排名和组合优势填报志愿。
通过以上要点,考生可系统了解新高考选科考试机制,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