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试的内容设置因学科类别和考试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
文科类 (物理、化学、生物) 文科生需掌握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侧重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物理包含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如物理1、物理2及选修1-1/3-1)。
理科类
(政治、历史、地理)
理科生需学习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例如历史涵盖必修课程Ⅰ-Ⅲ模块。
特殊类型考试
- 信息科技: 2025年起改为等级考,采用上机考试,满分100分,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 - 艺术/体育类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职教高考)
公共基础知识 (语文、数学、英语) - 语文含文学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素养等题型;
- 数学侧重基础运算与逻辑思维;
- 英语为计算机考试,测试基础词汇与语法。
专业综合理论
考核29个专业类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省级统考。
专业基本技能
通过实验或实操考核,分为A、B两场,考查职业技能与职业规范。
三、学考合格考(部分省份)
覆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四、考试内容结构特点
学科范围: 均以高中课程标准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掌握; 题型设计
成绩等级:采用A、B、C、D等级制,合格线为25分。
五、与高考的关联性
学业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通常与高考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具体比例因省份政策而异。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学科类别的考试要求,具体以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