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是气血运行、联络脏腑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和孙络等。
腧穴: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推拿的治疗点。推拿治疗无不与经络腧穴密切相关。
作用机制: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主要是经络和腧穴),引起局部的经络反应,激发和调整经气,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调理机体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效果。
气血理论
气血运行: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在经络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推拿通过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为机体各部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毒素。
作用效果:推拿能够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疼痛、麻木、酸胀等。
脏腑调节
脏腑功能:中医推拿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如经络、腧穴),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
调整阴阳
阴阳平衡:人体内部的一切矛盾斗争与变化均可以用阴阳概括,气血不和、营卫失调等病理变化均属于阴阳失调的范畴。推拿要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或者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补虚泻实
虚实证治:普通来说,人体物质之不足或者某一组织功能低下则为虚,邪气有余或者某一组织功能亢进则为实。推拿可以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泻实,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
手法治疗: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规范、熟练、适宜的手法运用得当,就能发挥调整阴阳、调节脏腑、理筋整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的作用。
功法训练: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特定的功法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推拿治疗效果。
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
理论内涵:推拿学的理论内涵包括中医学和经络学说,同时也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以适应现代临床需求。
综上所述,推拿学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腧穴,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平衡,补虚泻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学习推拿学不仅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还需要熟练掌握手法操作和经络穴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