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什么叫做外强中干?

59

“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或人表面看起来强大,但内在实际虚弱。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指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引申含义:常用于形容国家、组织或个人在实力、能力或道德上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强调虚张声势的局限性。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原指春秋时期晋国因轻敌而导致的军事失败,现多用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评价战略失误或人物性格。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色厉内荏(侧重胆小怯懦)、外刚内柔(强调外表刚强内心柔和)、外方内圆(形容处世圆滑)。

反义词:外柔内刚(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稳如泰山(比喻稳固可靠)。

四、典型用法示例

形容人

“他虽身材魁梧,但性格内向,真可谓外强中干。”

形容组织/国家

“该企业表面业绩亮眼,但内部管理混乱,实为外强中干。”

五、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中干”一词的区别:“中干”在古汉语中指中型盾牌,而“外强中干”中的“干”指枯竭、空虚,二者不可混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外强中干”不仅是一个描述物理强弱的成语,更常被引申为对虚张声势的批判,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