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山的最高峰,亦作“山颠”。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核心定义 山巅指山的最高点,是地形中垂直高度最突出的部分。
其他表达
常与“山巅”互换使用,如“山颠”“山顶”。
二、文学与历史出处
古代文学典籍
- 楚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描绘山巅的雄伟)
- 《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汉郑玄注:“卒者崔巍也,谓山巅之末。”(以崔巍形容山巅的险峻)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展现夔州山巅的险峻与壮阔)
-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描绘山巅与山麓的生态差异)
现代应用
现代文学和散文中也常使用,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表达豪迈情怀)
三、相关近义词与辨析
近义词: 山顶、山尖、山岳 辨析
“山顶”更泛指山的顶部,不特指最高峰;
“山尖”多用于描述山峰的尖锐形态;
“山岳”则侧重指连绵的山脉整体
四、补充说明
“巅”字本义为“山高”,后借指山的顶部,如“山巅”“山颠”等。该词常与“崔巍”(形容山高)等词汇搭配使用,形成固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