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主要 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同时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节期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与上巳节的融合:
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介子推的传说:
清明节的起源还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即寒食节,后来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
自然节气点:
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春分之后,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恰当不过。清明节气共有15天,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
综上所述,清明节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节气与人文情感的节日,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活动,以缅怀先人、礼敬祖宗。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