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fèi qǐn wàng sh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 形容人因专心致志于某项事业或目标,而顾不上睡觉和吃饭,常用于形容刻苦努力、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结构解析
- 废: 停止(如废寝:停止睡眠) - 寝
- 忘:忘记
- 食:饮食
- 时:时间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来源 - 《列子·开瑞篇》:
记载杞国有人担忧天地崩塌,因焦虑而废寝食者,但此用法较少见。
- 《曲水诗序》:南朝·王融《曲水诗序》中“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是更常见的出处。
相关典故 孔子弟子子路曾向孔子请教“仁”,孔子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弘毅乎?死而后已”回应,并以自身为例,曾“饭否?食否?有酒否?”展现其忘食求道的精神。
三、用法与示例
语法功能
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含褒义,常用于形容学习、工作或科研等场景。
典型例句
- 科学家为攻克难题废寝忘食
- 她在创作时常常废寝忘食
- 这位运动员为了比赛连续数月废寝忘食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反义词
五、补充说明
成语中的“昃晷”指日影,进一步印证了“忘食”与时间流逝的关联,强调因专注而忽略自然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