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考试模式和结构如下:
一、考试科目构成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3门)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每门满分150分,总分为450分。该部分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卷,考试时间固定为每年6月。
选择性考试科目(3门)
- "1"门首选科目: 考生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 "2"门再选科目
二、考试时间安排(以6月为例)
| 日期 | 时间段| 科目 |
|------------|-----------------------|--------------------|
| 6月7日 | 9:00-11:30 | 语文 |
|| 15:00-17:00 | 数学 |
| 6月8日 | 9:00-10:15 | 物理/历史(首选科目)|
|| 15:00-17:00 | 外语(含听力) |
| 6月9日 | 8:30-9:45| 化学 |
|| 11:00-12:15 | 地理 |
|| 14:30-15:45 | 思想政治 |
|| 17:00-18:15 | 生物学 |
三、成绩计算方式
文化总成绩:全国统一考试科目450分 + 选择性考试科目300分 = 750分。
等级赋分制:再选科目采用等级转换分数,具体规则由各省制定。
四、其他重要特点
选科灵活性:
考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科目,避免传统文理分科限制。
考试内容变化:
新增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强化实践能力考查。
合格性考试:
部分省份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为合格性考试,每学年1次或2次,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志愿填报与录取
考生需根据成绩和兴趣填报志愿,高校录取时综合考虑文化总成绩、选考科目及综合素质评价。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范围内的新高考政策,具体实施细节可能因省份略有差异,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