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学院的考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初试
自我介绍:包括报考号、身高、来自哪里等基本信息,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台词:考生朗诵自己准备的小说、散文或寓言,题材最好是关于亲情、爱情或友情,文章长度约三分钟。
表演:可能是命题或规定情境,一组人一起做,要求认真听老师要求,表演要真实自然。
声乐:考生唱自己准备的一首歌,主要考查声音和音准。
形体:考生跳一段自己准备的舞蹈,注意表情和眼神。
复试
自我介绍、 台词、 声乐和 形体与初试类似。
表演:一般是集体小品,考生需要分组并准备五分钟左右,期间可以商量以求协调。
形体:老师放段音乐,考生跟着做规定动作,考察模仿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台词:考生按照评委要求发声,注意发声吐字、气息、节奏等。
艺术特长展示: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艺,如乐器、绘画等。
三试
综合考试:包括表演、台词和形体等,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演能力。
英语口语测试:部分院校会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心理测试:评估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笔试:
文艺常识:考察考生对文学、电影、电视、戏曲、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七大艺术领域的基本了解。
故事编写:根据给定的题目或关键词编写故事,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意。
影评分析:观看影片后撰写分析报告,考察考生的分析和批评能力。
面试:
自我介绍:考官在考场里提出文艺、生活、哲学和美学等问题,了解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素质。
提问环节:可能包括个人爱好、兴趣、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问。
其他特殊考试
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电影史、导演理论、编剧理论、摄影技术、剪辑艺术、声音设计、视觉效果等。
实践技能考核:如拍摄技巧、剪辑技巧、特效制作等,可能通过实际操作考试来评估。
创意与表达能力:可能通过写作剧本、构思故事板或进行口头陈述等方式来体现。
分析与批评能力:对现有影视作品的分析和批评能力,包括叙事结构、角色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项目中发挥作用,完成特定任务。
外语能力:特别是英语,以便能够阅读和理解国际上的影视资料和文献。
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因院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考生应以各院校的招生简章或相关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