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性考试的赋分方式如下:
合格性考试的成绩呈现
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卷面得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分等级呈现。
赋分规则
合格性考试的赋分是根据考生在各科目考试中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计算公式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的。每科目考试的得分将被转化成相应的经过加工的分数,然后将它们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分。根据规定,合格考总分为100分,其中各科目得分的权重不尽相同。普通高中课程为84分,思想政治和体育为6分,其他则为10分。
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是按照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赋分步骤
确定赋分区间:将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区间。
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使用特定的公式将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分数。公式通常基于原始分数与赋分区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来计算。
等级赋分规则:等级赋分通常不是直接根据考生的卷面分数计算,而是根据考生在选考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来确定相应的等级进行赋分。
建议
由于合格性考试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某一科目的基本要求,因此赋分制度可能不如等级性考试那样复杂。
学生应重点关注自己的卷面得分,确保达到合格标准,因为只有合格的成绩才能用于后续的选择性考试。
了解赋分规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目标,但具体赋分结果仍取决于考试难度和考生群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