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训练申论考试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理解能力
提炼核心问题:从数千字的材料中快速抓取核心矛盾,例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空心化”“基层治理形式主义”等。
识别观点态度:材料中不同主体的立场(政府、专家、群众)需精准区分,避免答非所问。
关注重点话题:申论科目涉猎热点内容很多,但通过最近几年考题发现:制造业、乡村话题、区域经济、城镇建设、法治安全为重点内容,所以短时间内考生可有针对性地学习以上热点内容来强化知识补充,提高读材料的敏感度。
分析和综合能力
辩证思维与多维视角:申论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要求考生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关联性。
三维分析法:现象层描述客观事实,本质层挖掘深层矛盾,对策层提出系统方案。
论据和分析能力
提供有力的论据:在申论中,需要提供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观点,并能有效地分析和解释这些论据。
使用关键词和总结性词汇:在阅读材料时,应随手把材料中作答范围内的段落进行编号,防止遗漏答题要点,并对作答有用的内容圈画出来。
表达和语言能力
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使用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同时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逻辑结构:学会如何组织文章,让您的观点和论据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一般来说,一篇申论文章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
练习和反馈
真题和模拟题:找一些申论的真题或模拟题进行练习,然后找人为您的文章提供反馈,这样可以帮助您找出弱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复复盘:练习的量不在多,而在于精,找普适性规律发现阅读技巧,反复复盘材料的常见逻辑,培养“上帝视角”阅读材料的能力。
理论学习
熟记理论:认真地学习理论,熟记于心,了解每种能力在申论考查中的对应考察方式,常见的问法,以及答题的思路。
关注理论热点:热点的积累往往在于日常,可以通过听新闻、读新闻的方式,将新闻时事、热点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消化积累。
其他技巧
思维导图法:对政策文件进行三级拆解,总论点、分论点、支撑要素,帮助理解和记忆。
黄金公式:对于归纳概括题,使用“主体(谁)+行为(做了什么)+效果(产生何种影响)”的公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系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申论考试能力。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做题、多反思、多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最终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