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考试如何做回弹计算题

59

关于考试中回弹计算题的解答方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基础计算步骤

测区数据预处理

- 每个测区弹击16个点,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计算剩余10个点的平均值$R_m$,结果精确至0.1。

方向修正

- 非水平方向:

若回弹仪与混凝土表面不垂直,需按JGJ/T23-2011附录表C进行角度修正。

-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表面或底面时,按附录表D进行浇筑面修正。

强度推定

- 采用修正后的回弹平均值和碳化深度,查专用测强曲线(如泵送混凝土用B表,其他情况用A表)得到强度推定值。

二、特殊情况处理

测区数量不足:

若测区少于10个,需采用最小值法,以该测区最小回弹值作为强度推定值。

批量检测

同类构件可按同批处理,计算公式为:

$$f_{cu,e} = f_0 - \frac{f - \bar{f}_s}{S}$$

其中$\bar{f}_s$为该批抽检测区平均值,$S$为标准差。

三、注意事项

仪器操作规范:

- 弹击时需保持仪器垂直,避免因表面不平整影响读数。

- 非水平检测时,先修正角度再修正浇筑面。

标准曲线选择:

- 优先使用专用测强曲线,无专用曲线时采用地区标准曲线或全国统一曲线。

数据记录与处理:

- 记录每个测区碳化深度,确保与回弹值匹配。

四、示例计算

假设某测区回弹值为:

$$R = [230, 232, 228, 235, 231, 229, 234, 230, 233, 227]$$

碳化深度为1.2mm,采用B表查得强度推定值为:

$$f_{cu,e} = 30 - \frac{231 - 231.5}{1.8} = 28.5 \, \text{MPa}$$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完成回弹计算题。建议考试前结合规范手册(如JGJ/T23-2011)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公式和修正方法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