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场物理隔离措施
座位安排优化
考试前通过电脑随机分配座位,打乱考生间距,避免相邻考生能轻易看到答案。
实体考场采用45度倾斜桌椅设计,减少前后左右视野重叠,降低抄袭风险。
行为规范要求
考生需保持坐姿端正,身体靠近桌子,用肘部或身体遮挡后方及侧方视线。
禁止提前交卷或与外界接触,如使用手机、笔记等辅助工具。
专用答题工具
数学等科目采用独立答题卡+拍照上传的方式,减少直接抄袭可能。
考试场提供草稿纸,要求考生覆盖已作答部分。
二、技术防范手段
系统级限制
禁止复制、剪切、粘贴功能,屏蔽右键菜单及全屏截图能力。
实时监控屏幕活动,检测异常行为(如长时间盯着同一题目、快速作答)并报警。
身份与行为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确保考生身份真实性,考试中定期与数据库人脸比对。
双摄像头监考:主摄像头记录考生屏幕,副摄像头监控周边环境(如是否有他人靠近)。
随机化试卷设计
试题顺序和选项随机化,同一考场不同考生试卷完全独立。
填空题融入学号等唯一标识,答案需与学号对应。
三、考生自律与监督机制
诚信教育
考前开展反作弊教育,明确考试规则及作弊后果。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学习目的,减少因焦虑而抄袭的冲动。
监考与应急处理
监考老师定期巡视考场,重点检查可疑行为(如交头接耳、异常走动)。
建立举报机制,考生发现作弊可及时向监考老师报告。
技术辅助验证
考试全程录屏,考后通过回放分析答题行为。
结合行为分析算法,自动识别异常模式并预警。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幅降低考试抄袭风险,保障考试公平性。考生应自觉遵守规则,共同维护考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