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选择性考试科目的选择,综合全国及地方政策说明如下:
一、科目设置结构
全国统考科目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7种语言任选1门)。
选择性考试科目
首选科目: 物理或历史,考生必须且只能选择1门。 再选科目
二、科目选择原则
结合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 考生需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学科优势及未来专业方向选择科目。
例如:想学工科专业优先选物理;偏好人文社科类则选历史。
参考高校专业要求
不同高校对选择性科目有具体要求,建议提前查询目标院校招生专业目录。
例如:医学类通常要求物理或化学;法学类可能偏好政治或历史。
结合高中教学条件
部分学校在特定科目上有教学优势,可优先考虑。
三、考试时间安排
合格性考试: 通常在每年1月进行,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
四、注意事项
合格性考试要求 未通过合格性考试的考生无法参加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三校生(职教单招考生)需参加合格性考试。
报名流程
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部分地区需现场采集信息并网上缴费。
五、示例科目组合建议
理工科方向: 物理+化学+生物 文科方向
综合方向:物理+思想政治+地理
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目组合策略,并参考近3年本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模拟测试,以提高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