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准备
材料准备 携带与报名时一致的有效身份证原件,确保考试当天可验证身份。
准备纸笔用于第二部分答题(部分考场可能提供)。
设备与网络
提前30分钟到达指定考点,完成签到、设备检查(包括音量、话筒位置调整)及试音,确保网络稳定。
关闭所有电子设备(手机、手表等),避免考试中因设备异常中断。
形象与心态
选择整洁的服装,避免佩戴首饰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深呼吸调整状态,保持自信从容的作答心态。
二、考试流程
身份验证(3-5分钟)
考官通过视频确认考生身份,可能要求展示身份证件、进行人脸识别或现场拍照。
全程佩戴耳机,保持坐姿端正,影像居中。
第一部分:日常话题讨论(4-5分钟)
考官会就生活、兴趣、工作等话题进行提问,例如“你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需注意回答的自然流畅性,避免过度依赖背诵,考官可能通过追问拓展话题。
第二部分:个人陈述(3-4分钟)
考官提供话题卡,考生有1分钟准备时间,后进行1-2分钟陈述,需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重点考察逻辑思维、词汇运用和语法准确性,建议提前准备要点并练习陈述结构。
第三部分:深入讨论(4-5分钟)
考官会针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深入提问,可能涉及观点辩论或现象分析。
需灵活运用知识储备,保持思路清晰,展现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意事项
时间管理
各部分时间严格限制,建议预留5-10分钟备用,避免超时影响成绩。
答题时注意分段作答,避免长篇大论导致后半段思路混乱。
技术保障
考试前多次测试网络和设备,确保音视频清晰,避免因技术问题中断。
若遇突发情况,及时通过考官提供的应急渠道反馈问题。
行为规范
考试期间保持安静,不得随意接触设备或与考官互动,所有答案需独立完成。
考试结束后立即离开考场,不得滞留或讨论考试内容。
四、评分标准
流利度与发音: 表达是否自然,发音是否清晰。 词汇与语法
逻辑与条理性:回答是否条理清晰,观点是否连贯。
互动能力:能否根据考官引导展开对话。
建议考生通过模拟考试熟悉流程,同时注重日常英语积累,以提升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