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考生需要携带以下物品:
准考证:
相当于现代的考试入场证,上面记载着考生的身高、脸型等个人信息,并加盖官府的印章,以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有的准考证上还有邻居或同乡考生的担保。
考篮:
用于盛放各种考具和食物等的篮子。考篮里有笔墨纸砚等基本文具,还有饭碗、茶盅、毛巾、蜡烛、药等,几乎就是一个百宝箱了。
其他文具:
包括笔、墨、纸、砚以及水注等基本书写工具。砚台应轻薄便携,笔有笔袋,纸用来打草稿,也常录出场文。有的考生还会携带卷袋,用于平放试卷,防止折叠和油墨茶水污坏卷面。
食物:
由于考试可能持续数天,考生需要带一些食物以保持体力。家境好一些的考生可以携带包子、点心、小菜,甚至烧鸡、板鸭、火腿等肉食。经济条件不那么好的考生则需自带干粮,或者米、面、调味料等,再带上小炉子,在考场里自己动手做饭。
生活用品:
如钉子、锤子、门帘、号顶、火炉、烛台、烛剪等,用于改善考场生活条件和应对突发情况。
赶考书箱:
有些考生会携带赶考书箱,里面放些书本、笔墨纸砚等物。这种书箱有的是学子本人携带,有的是雇人挑着。书箱上通常会雕刻一些吉祥如意的花纹,有的还会刻上“佐砚田之妙用,居尘市以展才”之类的对联。
墨盒笔:
这是专为考试而制的专用笔具,造价不低,一般选用黄铜等金属材质。
总的来说,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需要携带的物品非常繁多,既有学习用品,也有生活用品,还有为了应对考试而准备的各种工具和食物。这些物品共同构成了古代考生赴考的“装备”,体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严谨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