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能考试主要分为 理论考试和 实践操作考试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理论考试(中医基础与临床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核心知识,涉及经典著作内容及中医哲学思想。
中医诊断学
掌握望、闻、问、切四诊法,学习如何通过面色、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及病史分析进行疾病诊断。
中药学与方剂学
熟悉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掌握常用方剂的组成、主治及配伍原则。
二、实践操作考试(临床技能)
第一站:病案分析(40分)
- 中医疾病诊断(3分):根据症状、体征确定疾病名称,注意中医生僻字书写规范。
- 中医证型诊断(3分):综合四诊信息,从八纲或脏腑辨证角度分析证型。
- 辨病辨证依据(4分):分析病因、病机及舌脉特征。
- 中医类证鉴别(3分):对比相似疾病,抓住鉴别要点。
- 中医治法(2分):提出2个四字治法词汇。
- 方剂名称及药物组成(2分):熟记方剂原名及加减变化。
第二站:中医操作与病史采集(35分)
- 中医操作(10分):包括针灸穴位定位、针刺手法、推拿按摩等技能,需在模拟人或教学模块操作。
- 病史采集(10分):通过问诊收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信息,模拟临床问诊场景。
第三站:体格检查与西医操作(25分)
- 体格检查: 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基础检查。 - 西医操作
- 西医临床答辩:回答西医疾病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要求
考试时间:通常为3天完成,具体安排因地区或年份略有差异。
合格标准:实践操作部分需达到60分,理论考试部分根据具体要求评分。
考试内容结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应用能力,强调辨证思维与操作规范。
四、备考建议
系统学习教材:
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经典教材为核心,结合《中药学》《方剂学》进行系统复习。
强化实践训练:
通过模拟人操作、病例分析训练,提升中医四诊、针灸推拿等技能。
关注考试大纲:
以最新版考试大纲为备考依据,重点掌握病案分析思路与临床答辩要点。
以上内容综合了中医技能考试的核心要素,建议考生结合教材与临床实践,系统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