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汉朝董遇的《魏略·儒宗传·董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冬天是一年的余暇,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它鼓励人们利用这些闲暇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水平。
此外,齐白石也提出了自己的“三余”理念,即 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他认为,画画应该在刻印体息之余进行,写诗则是在睡觉之余灵感迸发,而长寿则是经历过劫难而活下来的。
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和学习,也可以引申为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