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考试劝学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劝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文章通过多个比喻和论证,强调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
重要句子和成语的解释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到深溪边,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材用墨线量过,再加工就能取直;金属制品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会聪明,行为不会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所学的知识(收获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土堆积起来就能形成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积起来就能形成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善事就会形成道德,神明也会从中得到感应,圣人的心境也就完备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名词作状语:如“日参省乎己”(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古今异义:如“跪”(古义是脚或腿,今义是跪下); 寄托(古义是容身,托身,今义是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文章强调了学习应持的态度,如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如博学、日参省、善假于物等。
这些内容在高职考试的劝学部分中都有可能出现,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建议考生多读、多背、多练,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