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和正确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和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包括人、事、物)及自身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标准。它基于个体的思维感官形成,体现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取向,并通过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过程表现出来。例如,认为诚实守信是重要的价值观,会促使人在人际交往中遵循诚信原则。
二、正确价值观的特征
符合社会主流规范
正确价值观应与社会的公德、法律和道德规范相一致。例如,尊重他人、公平交易、保护环境等行为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体现科学认知
正确价值观基于对事物属性和规律的客观认识,而非仅凭主观欲望或偏好。例如,认为努力工作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途径,而非单纯追求物质享受。
促进个人与社会统一
正确价值观应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例如,职业选择既考虑个人能力实现,也兼顾社会需求。
具有实践价值
正确价值观需通过具体行动体现,且能带来积极的社会反馈。例如,友善待人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敬业精神能提升工作效率。
三、正确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四、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
价值观受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塑造,并通过社会化过程内化为行为准则。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做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选择,反之则可能导致行为偏差。
综上,正确价值观是既符合社会规范又具备科学认知、实践价值的认知体系,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