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镇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成立背景:
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成立,标志着东莞党组织活动的恢复。
成立地点: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的恒慎陈公祠。
主要人物:谢阳光任东莞工委书记,张如任副书记,王鲁明(王寿祺)、卢仲夫为委员。
望角保卫战 战斗时间:
1945年4月22日。
战斗双方:伪军四十五师一个团和刘发如匪部共700多人围攻望角村,东纵游击队的带领下,望角军民奋起抵抗。
战斗结果:望角战斗有效地保障了蕉利前线右侧的安全,粉碎了敌人前后夹击的阴谋,给了日伪土匪很大的打击。
烈士牺牲:民兵陈礼容、东纵游击队员樊妹和民兵陈胜邦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遗体被埋葬在望角村王洲。
解放战争时期
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 建立时间:
1967年4月。
纪念意义:纪念碑缅怀在望角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竖排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扩建与修缮:2008年4月,纪念碑入选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望牛墩镇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重建,新碑高12米,并增设了浮雕展示墙。
其他革命活动
中共东莞县工委的抗日宣传 宣传方式:
中共东莞县工委在望角村举办党的知识学习班,秘密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展武装力量。
妇女运动:陈文慧等党员在望角村开办女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妇女运动会。
东江纵队的活动 部队进驻:
1945年4月,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派出部队进驻望角村,群众热烈欢迎,积极协助部队筑工事、挖战壕。
总结
望牛墩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多次重要的革命活动,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的烈士。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重要的革命遗址,见证了这段峥嵘岁月,成为后人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建议:
参观学习:组织参观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恒慎陈公祠,深入了解望牛墩的革命历史。
传承精神: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不怕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