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一个问题一再追问,想弄明白时,常用的歇后语是 “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一歇后语通过谐音和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追根究底、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
具体解析:
谐音梗 原本应为“打破沙锅 纹
到底”,其中“纹”(wén)与“问”(wèn)谐音。由于发音相近,逐渐演变为“问到底”,成为固定表达。
典故来源
该歇后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原指打破沙盆后直接询问,反倒显得愚蠢,后引申为直截了当的探索精神,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根究底含义形成呼应。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对问题持续追查,如:
- 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终于找到答案,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 调查人员不畏困难,追查案件真相,体现了“问到底”的执着。
其他类似表达:
追根究底: 直接表达深入调查的决心,但缺乏歇后语的趣味性; 刨根问底
综上,“打破沙锅问到底”是表达执着追查的最佳歇后语选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