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清平乐》共有三首,现分别进行赏析:
一、《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
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赏析:
比喻与联想 :诗人以“云想衣裳”“花想容”开篇,通过云彩与衣裳、鲜花与容颜的相似性,隐喻杨贵妃的绝世美貌。这种双关手法既含蓄又极具画面感。意境营造:
结合“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动态描写,烘托出杨贵妃在春日里如牡丹般娇艳的姿态,隐含其受宠于唐玄宗的背景。
神话色彩:
结尾“群玉山”“瑶台月下”借用神话意象,进一步升华杨贵妃的仙姿,体现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清平乐·一枝红艳露凝香》
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赏析历史典故
:此词借汉宫赵飞燕与楚王的故事,反衬杨贵妃的受宠。通过“云雨巫山”的典故,暗示杨贵妃与唐玄宗的亲密关系。
对比手法:
以赵飞燕“倚新妆”的专宠,对比杨贵妃的天然丽质,突出其无与伦比的宠妃地位。
情感基调:
全词流露出对杨贵妃受宠的羡慕与赞叹,隐含对宫廷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三、《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
原文: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人花交融:
此词将牡丹与杨贵妃结合,形成“人花交映”的意象,展现两人共同沐浴在春风中的场景。
情感表达:
通过“春风无限恨”的反差,隐喻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溺与宫廷生活的无奈,情感基调略带哀怨。
创作背景:
据传此词为李白应玄宗之命作新乐章时所作,因不满宫廷束缚而借景抒怀。
总结
李白的《清平乐》以杨贵妃为核心意象,通过比喻、联想与典故,展现了其绝世美貌与宫廷生活的片段。三首词既体现了李白对美的追求,也隐含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