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躐等”和“不陵节而施”确实表达的是同一意思,均强调学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学不躐等 指学习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阶段逐步推进,不能跳级或超越自身能力范围。这一观点源于《礼记·学记》中的“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内容。
不陵节而施
指教学应顺应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避免过度施教。同样出自《礼记·学记》,与“学不躐等”相呼应,强调“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即随意教学会破坏学习秩序。
二、两者的关联性
共同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两者均主张教育需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避免“拔苗助长”或“因材施教”的极端做法。 互补关系
三、出处与背景
两句话均出自《礼记·学记》,该书是古代中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原则和方法。
综上,“学不躐等”与“不陵节而施”在核心理念上高度一致,均强调教育需遵循规律、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中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体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