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不窥园”和“沥尽心血”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及关联,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成语含义解析
目不窥园 - 字面:
形容人埋头苦读,不轻易外出或分心。 -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少时三年潜心研究《春秋》,未窥视花园,后成为儒学大师。 - 近义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沥尽心血 - 字面:
比喻用尽全部精力和心血,常用于形容对事业、文艺创作等的执着投入。 - 近义词:呕心沥血、耗尽心思。
二、两者的关联性
共同点:均用于形容人因专注某事而付出巨大努力,前者侧重精神专注,后者侧重精力投入。- 区别:
“目不窥园”更强调“专注力”(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沥尽心血”更强调“付出程度”(如为事业耗尽精力)。
三、使用示例
目不窥园:
“钱学森隐居科研,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真可谓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老舍为《骆驼祥子》呕心沥血,历时数年完成这部社会巨著。”
四、补充说明
结构分析:
“沥尽心血”中,“沥”(滴)与“心血”结合,形成比喻,突出精力的消耗;“目不窥园”则通过“目”与“窥园”的动作对比,强调专注的状态。- 情感色彩:两者均为褒义,常用于赞誉科研工作者、文学家等为事业奉献的精神。综上,“目不窥园”与“沥尽心血”分别从专注与付出两个维度,共同勾勒出勤勉奉献的形象,但侧重点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