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溜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纸上谈兵是什么时期的?

59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的故事。该成语比喻空谈理论而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背景

时间范围

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赵括是赵奢之子,在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中因只会空谈兵法而惨败于秦军。

历史原型

赵括虽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其父赵奢曾以少胜多击败秦军,赵括接任后因拘泥于兵书,未能灵活应变,导致40万赵军被坑杀。

成语含义

- 字面: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

- 引申:泛指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补充说明

纸张发明时间:虽然战国时期已有原始纸张雏形(如西汉灞桥纸),但成熟纸张的普及要晚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因此,“纸上谈兵”作为成语使用的时间早于纸张的广泛传播。

成语演变: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后因《史记》的记载广为流传。

综上,“纸上谈兵”作为成语的起源与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但其使用则延续至清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