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华丽词藻 原指铺张华丽的文辞或言辞,如《祭柳子厚文》中“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即指文采斐然的言辞。
空洞言论
现多用于形容脱离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论,带有贬义色彩,例如“他仅凭片面之词就大放厥词”。
二、结构解析
厥: 古汉语中作代词时意为“其他”“那个”,引申为“铺张”或“发表”。 词
三、用法特点
词性 可作主语、谓语,例如“他大放厥词”。
情感色彩
原义中性,现多含贬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大发议论、说长道短、空口说白话。 反义词
五、典型例句
褒义语境:
“他在学术会议上大放厥词,提出独到见解。”(中性偏褒)。
贬义语境:
“面对证据,他仍大放厥词,令人质疑。”(贬义)。
综上,“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能是对文采的赞叹,也可能是对空洞言论的批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