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原文及注释如下: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
“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已”:
停止、终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 比喻: 通过学习,后人可超越前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 比喻: 经过加工或学习,事物可提升本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经火烤弯曲成车轮,即使干枯也不再挺直。 - 比喻: 通过外在努力可改变本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学习并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 - “参省”: 自我反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不登高就不知天有多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赏析
荀子通过自然现象(如青蓝、冰水、木材)与人事(如学习、反省)的类比,论证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他主张通过礼法教化克制人性之恶,以“博学”和“日参省”实现自我完善。此句作为《劝学》的开场白,奠定了全篇劝学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