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论语·述而》中孔子的名言,完整表述为:“敏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含义
敏而识之 “敏”指敏捷、聪慧,“识”为认识、理解。此句意为要敏锐地感知和理解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而不厌
表示对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体现持续学习、永不停歇的精神。
诲人不倦
指教导他人时不知疲倦,彰显教育者的奉献精神。
二、深层内涵
学习态度: 强调“不满足”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不断追求新知,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教育理念
人格典范:成为后世教育者与求知者的精神标杆,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
三、历史地位
该句被《论语》列为“述而”篇的开场白,集中展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学、伦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注:原句中“敏而识之”与“学而不厌”为并列结构,共同构成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