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其事不动声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面对事情时态度镇定,不表露内心波动或情感变化。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从容淡然。 - 引申:常用于描述在紧急或异常情况下,仍能保持平静状态,如危机处理、突发事件等场景。
与近义词的区别 - 相近成语: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 不动声色侧重于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定,强调外部表情的稳定。 - 泰然自若则更强调在复杂或困难情境下表现出的从容与淡定。 - 反义词:六神无主、张皇失措,指因惊慌或紧张而失去常态。
二、用法与出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
> 他若无其事地走进会议室,开始主持会议。- 典型出处:
源自宋代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常被使用,如巴金《秋》等。
三、示例应用
正面场景:
比赛前紧张准备时,他若无其事地调整装备,展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2. 负面场景:
面对突发事件,她若无其事地安抚群众,成为众人心中的定海神针。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扩展
近义词:坦然自若、处之泰然、面无表情。- 反义词:六神无主、张皇失措、惊慌失措。
综上,“若无其事不动声色”通过简洁的语言,精准刻画了人在不同情境下保持内心平衡的能力,是汉语中表达情绪控制与心理素质的重要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