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获咎”是一个汉语成语,指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罚,常用于形容言行谨慎过度或稍有差错便招致批评或惩罚。具体解析如下:
字词解释 - 动:
轻易、频繁
- 辄:就、总是
- 获:得到、受到
- 咎:过失、责备
出处 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原指行走时跌倒,比喻做事顾虑重重,常招致责备。
用法与结构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跋前踬后、八面圆通
- 反义词:无所畏惧、从容不迫
例句
清代文字狱中,文人稍有言论差错便“动辄获咎”,甚至被处决。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因过度谨慎或敏感而导致的负面后果,强调需把握言行分寸。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