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以下是其生平及创作情况的综合介绍:
一、生平背景
出生与早年经历 契诃夫出生于塔甘罗格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经营杂货铺。1876年家庭破产,他迁居莫斯科,在中学时期开始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
教育与职业发展
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社会活动与思想转变
1890年带病前往库页岛考察流放犯人生活,三个月的实地考察使其对沙皇专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为后期创作奠定基础。
二、创作成就
主要作品与题材
- 短篇小说: 代表作包括《变色龙》《套中人》《安娜·卡列尼娜》(节选)等,通过细腻心理刻画揭示社会矛盾。 - 戏剧作品
艺术风格与特色
- 早期作品以幽默讽刺见长,后期转向深刻社会批判,风格从轻快转向沉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 常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大时代,如《公务员之死》通过公务员形象讽刺官僚主义。
创作高峰与影响
1890-1903年创作黄金时期,作品数量和质量均达到巅峰,代表作广泛传播,对俄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三、历史地位
作为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通过作品揭示沙皇专制的腐朽,为俄国革命提供思想资源。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作品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对世界文学发展贡献显著。
四、晚年与逝世
1903年后逐渐淡出创作,1904年因肺炎逝世于圣彼得堡。其遗作《死魂灵》等继续发挥社会批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