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恭兄谦”应为“兄谦弟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兄长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之间关系良好。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原文是:“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关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欲立叔齐,但父亲去世后,叔齐让伯夷,伯夷说:“父命也。”于是逃去。叔齐也不肯立而逃之。这个故事体现了兄弟之间的谦让和恭敬,成为了“兄谦弟恭”成语的典故来源。
此外,这个成语也体现在其他古籍中,如《杂宝藏经卷一》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十奢王和他的四个儿子的故事,其中也体现了“兄友弟恭”的精神。
综上所述,“弟恭兄谦”应为“兄谦弟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并通过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以及《杂宝藏经》中的故事流传下来,形容兄弟之间关系和睦、互敬互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