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力量微小,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法解决问题。
引申含义:常用于形容资源或能力不足以应对复杂或庞大的任务,强调“徒劳无功”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来源: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原指仁德之人虽心怀慈悲,但力量有限,只能缓解小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大灾难。
现代引申:后演变为比喻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个人或小团体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宾语或分句,例如:“他的建议对解决这个问题杯水车薪。”
近义词:毫无用处、杯水舆薪
反义词:立竿见影、雪中送炭
四、生活场景示例
职场场景:
员工提出优化方案,但公司资源有限,效果有限,可形容为“杯水车薪”。
生活琐事:
用一杯水扑灭一车柴火,显然无法灭火,比喻临时措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五、注意事项
该成语强调“力量悬殊”,而非单纯指数量上的不足,例如救火用一杯水虽量小,但若火势微弱也可暂时控制,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杯水车薪”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力不从心”的困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被用来形容努力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