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原文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不知道某个知识或技能时,应该勇于提问;当一个人不具备某个技能时,应该努力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问,一个人可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即使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懂得谦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学说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荀子的这一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加以改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