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出自 《孟子·尽心》,其含义是 君子应远离危险的地方,以防不测。以下是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和一些经典语录:
原文及出处
原文: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出处:《孟子·尽心》
含义
防患于未然:这句话强调的是预防危险,避免置身于危险之中。
顺应天命:孟子认为,懂得天命的人会根据天意行事,不会做出违反规律的事情,因此不会站在危墙之下。
经典语录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不可以将其视作平常而无视。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强调,理解道理并谨慎行事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之下。
现实应用
日常生活:这句话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危险之中。
投资市场:在投资市场中,这句话也常被用来形容投资者应避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以防因市场波动而遭受重大损失。
历史典故
土木堡之变: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面对危墙将倾的局面,毅然立于危墙之下,捍卫京城,体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精神。
综上所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训,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安全准则。通过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