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学科考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考试内容
- 采用全国统一命题,涵盖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等语文板块,数学以必修课程内容为主,英语包含听说测试和笔试两部分。
- 各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为450分。
考试形式
- 语文、数学为闭卷笔试,英语含30分钟人机对话(听力)和90分钟笔试。
二、选考科目(“3+1+2”模式)
考生需从以下科目中选择:
首选科目(1门,满分100分)
- 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由各省自主命题。
再选科目(2门,满分100分)
- 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同样由各省自主命题。
三、成绩计算方式
原始分与等级分转换
- 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将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不同比例(如A等级15%、B等级35%等)。
- 转换后的等级分计入总成绩,但等级分不直接反映原始分数的差异。
总分计算
- 必考科目按原始分计入总分(450分)。
- 选考科目按等级分计入总分(200分)。
- 最终总分为750分。
四、其他注意事项
选科建议
- 物理和历史为“王牌组合”,大部分高校认可度较高,但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
- 若某科目优势明显,可优先选择该科目以提高竞争力。
考试时间安排
- 整体备考周期为3年,高中阶段需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科目。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新高考的通用模式及部分地区(如浙江)的细化政策,具体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