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和“动辄得咎”都是汉语成语,均用于形容处境困难,但侧重点不同:
一、核心含义
进退维谷 - 字面:
前进和后退都处于困境中,形容进退两难。 - 引申:比喻事情陷入僵局,无法自主选择方向或行动。 -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动辄得咎 - 字面: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指做事常因过失招致责难。 - 引申:形容言行谨慎过度,或因小失大,常因轻微错误被批评。 -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跋前踬后(形容进退两难);
进退两难(直接表达两难处境);
左右为难(形容无论选择哪方都有困难)。- 反义词:
势如破竹(形容进展顺利,毫无阻碍);
无往不利(表示处处顺利);
进退自如(形容行动灵活,不受限制)。
三、使用场景示例
进退维谷:
"项目陷入僵局,团队进退维谷,需另寻突破口"。- 动辄得咎:
"他性格过于谨小慎微,动辄得咎,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四、结构与用法
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定语,含贬义色彩。- 用法:
肯定句:他因缺乏经验进退维谷;
否定句:经验丰富的他已不再动辄得咎。
五、总结
两者均源于韩愈《进学解》,但“进退维谷”侧重客观困境,“动辄得咎”侧重主观因过失招致责难。需结合语境选择使用,例如描述战略僵局用“进退维谷”,形容言行失当用“动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