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分析如下:
词性 该词属于中性成语,既不带有褒义也不带有贬义,主要用于客观描述事物真相暴露的过程。
含义
字面指潮水退去后,水底的石头显露出来。引申为事情经过调查或时间推移后,真相完全暴露。
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后被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引用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反义词
- 近义词: 真相大白、原形毕露 - 反义词
用法
可作谓语、宾语或补语,例如:
- 例句:经过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综上,“水落石出”是一个中性成语,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事情真相的揭示,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